植保研究室病害绿色防控团队在小麦种子处理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5-02-20 15:29 来源:镇江所 阅读:
分享:

近日,植保研究室病害绿色防控团队在《Pest Management Science》(中科院1区TOP期刊,IF5year=4.3)上发表了题为“Control of wheat powdery mildew using fluopyram seed treatment”的研究成果。该成果利用氟吡菌酰胺对小麦进行种子处理,发现其可有效控制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并初步明确其对小麦抗逆的提升作用,为促进小麦的绿色可持续生产提供重要技术参考。

      小麦白粉病由专性寄生菌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 sp.tritici)引起,具有危害严重、爆发快的特性,随着高产小麦品种的推广,田间小麦种植密度的不断增长,更加有利于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然而针对小麦白粉病的长效简约防控技术缺少,导致田间用工、用药成本增加,却仍无法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团队通过前期对多种药剂的筛选,筛选出氟吡菌酰胺种子处理对小麦白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小麦和环境残留的风险低。随后,利用转录组分析和生理生化测定等技术,明确了其种子处理可有效提升小麦光合作用通路中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促进叶绿素的合成,并显著提高小麦几丁质酶的活性,激活小麦植株的防卫反应。

徐超助理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杨红福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为第一完成单位,郭晓萌助理研究员、陈宏州副研究员及张鸿助理研究员等参与了相关工作。上述研究得到了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BE2022424)、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CX(24)1004]、镇江市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NY2022022)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doi.org/10.1002/ps.8706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