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选育的优质中强筋、强筋小麦品种——镇麦21、镇麦25和镇麦26分别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镇麦21、镇麦25和镇麦26适宜在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



品种简介
品种名称:镇麦21
审定编号:苏审麦20220010
品种来源:镇麦9 号/镇麦8 号,参试名称“镇15120”
特征特性:春性小麦品种。幼苗直立,分蘖力一般。株型较紧凑,穗层整齐,熟相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角质。省区域试验平均结果:全生育期207.7天,比对照扬麦20短1.4天,株高82.6厘米,每亩有效穗33.3万,每穗37.4粒,千粒重45.6克。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鉴定:中抗赤霉病(接种鉴定中抗赤霉病,严重度1.30、2.20;自然发病鉴定中抗赤霉病,病指0.26、3.32),高感纹枯病、白粉病,中感黄花叶病毒病,中抗叶锈病、条锈病。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鉴定:抗穗发芽。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容重816g/L、803g/L,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5.39%、15.24%,湿面筋含量32.9%、31.3%,吸水率64%、63%,稳定时间11.0min、5.7min,最大拉伸阻力424E.U.、285E.U.,拉伸面积94cm2、78cm2,硬度指数68.3、67.2。2020年品质检测结果达到中强筋小麦品种标准。
产量表现:2019-2021度参加江苏省淮南A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16.1公斤,比对照扬麦20增产4.3%。2020-2021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6.9公斤,比对照扬麦20增产4.5%。
审定意见: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
品种名称:镇麦25
审定编号:苏审麦20220008
品种来源:扬辐麦8004/保计0601,参试名称“镇16150”
特征特性:春性小麦品种。幼苗半直立,分蘖力较强。株型较紧凑,穗层整齐,熟相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角质。省区域试验平均结果:全生育期210.2天,比对照扬麦20短1.6天,株高90.3厘米,每亩有效穗32.2万,每穗39.8粒,千粒重45.5 克。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鉴定:中抗赤霉病(接种鉴定中抗赤霉病,严重度1.16、2.05;自然发病鉴定中抗赤霉病,病指0.11、3.75),高感纹枯病、白粉病,感黄花叶病毒病,中感叶锈病,中抗条锈病。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鉴定:高抗穗发芽。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容重810g/L、802g/L,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3.7%、15.4%,湿面筋含量32.7%、32.2%,吸水率63%、63%,稳定时间5.2min、10.2min,最大拉伸阻力306E.U.、506E.U.,拉伸面积73cm2、120cm2,硬度指数67.7、66.5。2021 年品质检测结果达到强筋小麦品种标准。
产量表现:2019-2021年度参加江苏省淮南B 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14.0公斤,比对照扬麦20 增产5.2%。2021-2022 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8.1公斤,比对照扬麦20增产3.5%。
审定意见: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
品种名称:镇麦26
审定编号:苏审麦20220024
品种来源:扬辐麦8004/保计0601,参试名称“镇16148”
特征特性:春性小麦品种。幼苗直立,分蘖力较好。株型半紧凑,穗层整齐,熟相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角质。联合体区域试验平均结果:全生育期203.2 天,比对照扬麦20 短2.7 天,株高86.3 厘米,每亩有效穗31.6 万,每穗37.8 粒,千粒重46.1 克。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鉴定:中抗赤霉病(接种鉴定中抗赤霉病,严重度1.30、1.20;自然发病鉴定中抗赤霉病,病指1.39、8.33),高感白粉病、叶锈病,感纹枯病,中感黄花叶病毒病,中抗条锈病。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所鉴定:高抗穗发芽。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容重796g/L、795g/L,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4.6%、15.4%,湿面筋含量32.8%、33.0%,吸水率57%、58%,稳定时间4.3min、3.9min,最大拉伸阻力311E.U.、299E.U.,拉伸面积79cm2、71cm2,硬度指数49.5、49.1。
产量表现:2019-2021年度参加江苏里下河科企联合体淮南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16.4 公斤,比对照扬麦20增产5.8%。2021-2022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1.2 公斤,比对照扬麦20 增产5.6%。
审定意见: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
供稿:郭瑞 审核:王敬根